概念及提出部門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1號)規定,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危險化學品以《危險化學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為判定標準,《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環境保護、衛生、交通運輸等部門,根據化學品危險特性的鑒別和分類標準確定、公布,并適時調整。關于危險化學品的分類,《目錄》采納了2013年發布的《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范》(GB 30000)系列國家標準,該系列標準的技術內容與《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第四修訂版)》(GHS)基本一致。
《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 6944)規定,危險貨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蝕、放射性等危險特性,在運輸、儲存、生產、經營、使用和處置中,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毀或環境污染而需要特別防護的物質和物品。我國危險貨物的確認原則主要依據《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和《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 6944),這兩個國家標準由交通運輸部提出并組織修訂發布,技術內容與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范本》(TDG)基本一致。
分類
《目錄》將危險化學品危險特性分為物理危害、健康危害、環境危害3大類28項(GHS第六修訂版已將危險化學品擴充為29類,新增退敏爆炸物,但目前我國危險化學品確認原則只包含28類),即表示化學品含有這28大項危害中一項或多項危害時則為危險化學品。
危險貨物可分為9大類,包括爆炸品,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易于自燃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物質,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包括環境危害物質。當貨物含有其中一項或多項危害時則為危險貨物。
差異性對比
危險化學品的認定主要依據生產、儲存、流通、運輸等各環節長期或短期接觸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性,主要的監管部門有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等;危險貨物的認定主要依據運輸過程中表現出的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性,強調短期危害性,監管部門則主要為運輸環節的相關主管部門,如交通運輸部。
在日常生活中,危險化學品和危險貨物大部分是一致的,但有一部分危險化學品不屬于危險貨物,部分危險貨物也不屬于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不屬于危險貨物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健康和環境的亞慢性危害(致癌性、生殖毒性等)未被危險貨物分類標準所采納,如硼酸等。危險貨物不屬于危險化學品的情況,主要分為以下3種:該貨物屬于危險物品,不屬于化學物質,如汽車安全氣囊;該貨物運輸條件特殊,如高溫運輸;該貨物的危險性不在危險化學品的28項危害之中,如鋰電池。
海關監管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關于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29號)等有關規定,《目錄》中的產品屬于法定檢驗商品。海關對進口危險化學品采取口岸“批批驗核+抽批檢測”的監管模式,進口危險化學品的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報關時應填報相關事項并申請檢驗;海關對出口危險化學品采取“產地檢驗+口岸查驗”的監管要求,出口危險化學品的發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向產地海關報檢并申請檢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為出口危險貨物生產包裝容器的企業,應當向產地海關申請危險貨物包裝容器性能鑒定,出口危險貨物的生產企業,應當向產地海關申請危險貨物包裝容器使用鑒定。海關對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實施“產地檢驗”,經海關檢驗合格后分別簽發出境貨物運輸包裝性能檢驗結果單和出境危險貨物運輸包裝使用鑒定結果單,俗稱“兩證”。
此外,需要特別提示的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和運輸的安全管理,須符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危險化學品無論是否列入法檢目錄,均須依法向海關報檢并申請檢驗,其中出口危險化學品屬于危險貨物的還應向產地海關申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用作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進出口危險化學品,應符合食品安全相關規定。
https://mp.weixin.qq.com/s/AFcj5JhSZredxI__gFShQg